船舶災難逃生自救 | |
發布時間:[2015/6/10 10:17:25] | 閱讀:2366次 |
6月1日21時30分許,重慶東方輪船公司所屬旅游客船“東方之星”輪在由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遇龍卷風發生翻沉。據初步統計,事發客船共有458人,其中旅客406人。截止目前救援工作任在繼續。歷史上,多國曾發生游輪、貨輪、油輪的沉船事件,究其原因或是兩船相撞、或是著火,抑或是遭遇強臺風,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那么在遭遇船舶災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應對減少傷亡呢?今天筆者與大家共同學習一下船舶災難(海難)如何逃生自救。
首先筆者與大家共同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震撼人心的海難事故。
1912年 泰坦尼克號沉沒 超過1500人遇難。泰坦尼克號失事應該是史上最著名的海難事件。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號在撞上冰山差不多兩小時后,這艘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被稱作為“永不沉沒的船”和“夢幻之船”,同時據稱是最安全的郵輪在其處女航途中沉沒。
1987年 菲“杜納巴茲號”與郵輪相撞逾4000人喪生。因為熱帶氣候、客運船只維護糟糕以及安全規則執行不力,菲律賓經常發生海上事故。1987年12月,菲律賓客輪“杜納巴茲號”與一艘油輪相撞,造成4000多人喪生,是國際海運史上和平時期的最大海難。
1993年2月17日,海地“內普圖諾”號客輪從海地首都太子港向西部城市熱雷米航行途中遭遇海難,船上大約1000名乘客喪生。圖為兩名獲救乘客在醫院接受治療。慘案發生后,海地籠罩在驚慌和悲哀的氣氛中。據報道,造成客輪失事的原因是氣候條件惡劣和超載。
1994年9月28日,“愛沙尼亞”號渡船從愛沙尼亞的塔林港駛往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途中,在波羅的海海域遇風浪沉沒,造成900多人死亡,當時成為歐洲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海難事故。事故調查報告1997年才出爐。報告中稱事故原因為船首出入艙門沒有鎖好而松脫,造成海水由船首灌入。另外,調查小組認為船速過快也是沉沒的原因之一。不過,這份調查報告的結果,當時并沒有得到所有小組成員的認同,內部爭議不斷,報告的公信力也受到相當的質疑。
2000年9月26日,載有500多人的希臘渡輪“薩米納特”號在愛琴海的帕羅斯島附近觸礁沉沒,造成80人死亡,釀成希臘35年來最嚴重的海難事故。
2002年9月26日深夜,嚴重超載的“喬拉號”從塞內加爾南部城市濟金紹爾返回首都達喀爾,途中遭遇暴風雨,在岡比亞附近海域傾覆。根據官方統計的數字,這次海難共造成1863人死亡,只有64人生還。
2004年 菲“超級客輪14”起火 至少73人死。載有899名乘客和船員的“超級客輪14”當年2月26日午夜前從馬尼拉駛往菲律賓中部港口城市巴科洛德,27日凌晨行至馬尼拉灣口科雷希多島附近時突然爆炸起火。該事件造成至少73人死亡。
2006年2月2日,載有1400多人的埃及客輪“薩拉姆98”號在紅海沉沒,造成1000多人遇難或失蹤。這艘名為“色拉姆98”的埃及客輪于當地時間晚7點半從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杜巴港出發,預計于3日凌晨2點半抵達距埃及首都開羅約600多公里的紅海東南部的塞法杰港。但該船在駛離杜巴港大約62海里的海域時從雷達屏幕上消失。據悉,船上載有1310名乘客,另外還有約100名船員。乘客中大部分是結束在沙特朝覲后回國的埃及人和蘇丹人。事故發生后沒有任何人能解釋為什么如此大型的客輪居然在沒有發出任何求助信號的情況下突然沉沒。
2008年6月21日 載有862人的菲律賓“群星公主”號渡輪遭遇臺風“風神”于21日在菲中部朗布隆省附近海域傾覆,僅50多人生還。
2012年1月13日,載有四千多名乘客的歌詩達協和號在意大利海岸擱淺,大量海水隨即涌入船體,導致郵輪側傾。該船是在駛離羅馬附近港口奇維塔韋基亞僅幾小時后發生事故的。當時船上有4232名乘客,其中至少有32人死亡,包括4名乘客和一名船員。歌詩達協和號災難中船長安全生還。船長謝蒂諾和大副以疏忽、誤殺和在乘客完全疏散前就棄船等罪名被逮捕。
2012年10月1日晚8時15分,香港“南丫四號”離開南丫島,計劃接載同事前往維港海域,觀賞當晚9時開始的國慶煙花匯演。開船約5分鐘,遭“海泰號”攔腰撞擊。“南丫四號”上當時有124人,而“海泰號”船上有數十人,那次事故造成38人死亡。
如遇海難如何逃生自救?
輪船發生意外時,盲目的跟著已失去控制的人亂跑亂撞是不行的,一味等待他人救援也會貽誤逃生時間,必須采取積極的辦法逃生。人的體力不同,在水中生存的時間也不同。一般來說:人泡在15~20℃水中,可生存12小時;水溫10~15℃,多數人可生存6小時;水溫5~10℃,有一半人可生存1小時以上;水溫2~5℃,大部分人生存時間不會超過1小時;水溫2℃以下時,一般人只能耐受幾分鐘。這里還不包括恐懼心理的影響,而只是說生理上的耐受力。低水溫環境下,體內各重要器官發生嚴重的功能失調狀態,心室發生纖顫,這是海難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逃生: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對策逃生
1、 輪船起火時如果火勢蔓延,封住走道,來不及逃生者可關閉房門,不讓濃煙、火焰侵入。
當客船前部某一樓層著火,還未燃燒到船艙時,船員應采取緊急靠岸或自行擱淺措施,讓船體處以相對穩定狀態。被火圍困人員應迅速往主甲板、露天甲板疏散,然后,借助救生器材向水中和來救援的船只上及岸上逃生。 當客船上某一客艙著火時,艙內人員在逃出后應隨手將艙門關上,以防火勢蔓延,并提醒相鄰客艙內的旅客趕快疏散。若火勢已竄出房間封住內走道時,相鄰房間的旅客應關閉靠內走廊房間,從通向左右船艙的艙門逃生。 當船上大火將直通露天的梯道封鎖致使著火層以上樓層的人員無法向下疏散時,被困人員可以疏散到頂層,然后向下釋放繩纜,沿繩纜向下逃生。 總而言之,乘客應聽從指揮向上風方向有序撤離。撤離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彎腰、快跑,迅速遠離火區。情況緊急時,也可跳入水中。
2、 兩船相撞時 當兩船即將相撞時,人們應迅速離開碰撞處,避免被擠壓受傷。同時就近迅速拉住固定物,防止摔傷。情況緊急時,應聽從船上工作人員的指揮,棄船逃生。
3、 需要棄船時 乘客聽到沉船警報信號時(一分鐘連續鳴笛七短聲,一長聲),立即穿好救生衣,按各船艙中的緊急疏散圖示方向離船。 乘客可利用內梯道、外梯道和舷梯逃生,在機艙的人員可利用尾艙通往上甲板的出入孔濤聲。船上工作人員會要船上乘客向客船前部、尾部和露天板疏散,必要時可利用救生繩、救生梯向水中或來救援的船只上逃生,也可穿上救生衣跳進水中逃生。 聽從指揮依次序登救生艇(筏)離船。此時應只帶貴重物品,不要帶食品和行李。 棄船后,應盡快遠離出事船只,因為下沉的船舶會造成漩渦,把人卷入。 自救:你必須知道的自救常識
冰水浸泡低溫癥的預防,主要辦法是合理使用救生設備,在水中減少活動,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安靜等,千方百計地防止或減少體熱散失。救生裝備主要為飄浮工具,如救生背心和救生船及抗浸服,以避免身體與冷水直接接觸。
1、 穿用抗浸服 各國空軍都有自己的抗浸服,有很好的防水、保暖的作用。
對于一般海上遇險者來說,如在下水前穿上較厚的衣服,就能延長冷水浸泡的生存時間,最好能套上防水服。若水溫低于10℃必須戴上手套和穿上鞋子,使體熱散失量減到最小。
2、 保持安靜 落入冷水者應利用救生背心或抓住沉船飄浮物,盡可能安靜地飄浮。這樣在進入冷水時的不適感很快就會減輕。在沒有救生背心,也抓不到沉船飄浮物,或者必須馬上離開即將沉沒的船只,以及離海岸或打撈船的距離較近時,才可以考慮游泳。否則,即使游泳技術相當熟練,在凍冷的水中也只能泳很短的距離。在10℃水中,體力好的人,可以游1—2千米;一般人游100米都很困難。
3、 保護頭部與采取一定的姿勢減慢體熱散失 入水后應盡量避免頭頸部浸入冷水里,不可將飛行帽或頭盔去掉。頭部和手的防護是相當重要的。為了減少水接觸的體表面積,特別是保持幾個高度散熱的部位,即腑窩、腹股溝和胸部,在水中應取雙手在胸前交叉,雙腿向腹屈曲的姿勢。如果有幾個人在一起,可以挽起胳膊,身體擠靠在一起以保存體熱。 以下海上求生要領請牢記: (1)要有堅強的意志及克服困難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激發無窮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難。 (2)迅速發出呼救信號,請求援救。 (3)離船在海水中漂流或乘救生器材漂流要辨別好方向,安定情緒,迅速離開險船。 (4)不要喝海水,千方百計尋找淡水,防止脫水。 (5)尋找食物代用品,海洋中有魚、龜、海鳥、貝殼、海藻可供食用。 (6)謹防鯊魚、海蛇等咬傷。(蔣鋒)
轉自《中國消防在線》